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4-06 12:29:43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1.重视知识网络的建构。

为使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记忆,本设计先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尝试把所学知识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并形成结构图,然后依据结构图进行复习,不仅起到了进一步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视图形特点及图形运动特点的强化训练。

本设计注重对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地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理解。同时结合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描述图形的运动,使表达与理解相互促进,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三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部分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并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

图形的运动(一)

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回顾知识,讨论知识之间的联系,自主整理所学知识并形成网络,经历“回顾—整理—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轴对称图形。

(1)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

生: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课件出示教材117页9题,学生先独立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集体订正。

2.复习平移。

(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的平移现象,举例说明平移的特点。

预设

生: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像拉风箱的运动就是平移现象。

(2)课件出示教材117页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平移现象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是要沿着直线移动。

3.复习旋转。

(1)引导学生结合教材115页2题中的旋转现象,举例说明旋转的特点。

(2)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旋转就是物体的每个部分都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转动。像图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

(3)课件出示练习题。

(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9——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并学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和普通记时法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仇老师特别希望我们三(3)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介绍作息时间。

2,出示作息时间表:挑一节你最喜欢上的.节课,说说它的开始时间。

师:我们把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方法叫做记时法(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引出24时记时法

1,出示十运会开幕式场景

师: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开幕式有许多精彩比赛等着我们呢!仇老师向同学们推荐明天的比赛。

2,出示10月15日十运会的比赛时间表。

十运会10月15日赛程

比赛时间比赛内容

09:00男子羽毛球单打,双打,附加赛决赛(3—8名)

09:30女子跆拳道67千克级预赛

10:00网球男子单打第二轮

13:00女子曲棍球小组赛

14:00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一,二轮比赛

15:00马术盛装舞步决赛

16:30棒球分组循环

18:00男子手球B组小组赛

19:00乒乓球男子单打第一,二轮比赛

19:30体操第三种比赛女子跳马,高低杠决赛

(1)挑一个你特别喜欢的比赛,说说几时开始比赛,小组内交流,教师板书。

(2)你能把黑板上的记时法分类吗你能为这两种记时法取个名字吗

教师板书: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

(3)举例: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过24时记时法的

(4)出示记时法的图片:

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例子,它们分别用了什么记时法你是怎样判断的

(二)学习24时记时法:

1,创设情境,分析问题

出示春晚倒记时场景

师:记时法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出示春晚倒计时录象)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的

板书:晚上12:00(凌晨0:00)

师:晚上12时也称凌晨0时,它们是同一时刻。晚上12时表示旧的一天的结束,凌晨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

(2)那么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再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凌晨0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电脑演示:凌晨0时,中午12时,晚上12时,出示彩条)

2,演示24时记时法

(1)师:一天有24小 ……此处隐藏11890个字……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 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 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 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3)小结:同学们,这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

6、 认识面积单位

(1)下面,我们就先认识平方厘米,好吗?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你找到的1平方厘米都举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看一看,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你们能不能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呢?找找吧,把你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同桌互相交换交换,看看,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在呢?好,睁开眼睛,你们能用手来比划比划吗?

(4)例举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的实例。

(5)认识平方米

① 现在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1 平方米,也就是边长 1米的正方形会有多大呢?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② 找四名同学上台1平方米。

③ 例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米。

7、 揭示课题,并板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三、 巩固练习

1、 数学书76页第1题

2、 数学书76页3-4题

四、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 面积

面积单位:正方形 1厘米 1平方厘米

1分米 1平方分米

1米1平方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教具准备:统计图若干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们参加过哪些比赛呢?

师:小朋友们个个多才多艺,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而高兴。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学校将举行一次大型的`文体活动,我们班也准备组织一项活动比赛,大家高兴吗?应该组织哪一项活动比赛好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生自由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积极地给老师提出了建议,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是提问能手。但是我们只能举行一项活动,你们说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二、调查统计,解决问题

1、调查准备 明确要求

师:我们先以小组单位进行调查,请小组长把1号信封里面的统计图拿出来,大家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一张最喜欢的活动统计图,有5个直条,下面写着跳绳、踢球、其他,还有两个括号。

师:是啊!有跳绳、踢球,还有两个项目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说应该填什么活动项目好呢?其他是什么意思呢?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