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5 14:22:37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

2、疏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变化,揭示小说主题。

3、通过文章主题的挖掘,感受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疏理文章中人物的变化。

难点: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设想]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教师关键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力求创设情境,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课适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诵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跳读课文,感知内容及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第二课时:

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掌握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以郑智化的flash动画《蜗牛的家》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有关小说中“我”的主要情况。

2、摘录文学常识:莫泊桑。

3、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

4、跳读课文,摄取信息。

从故事情节入手,分析情节的变化,掌握故事情节的层次。即: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和作探究:

1、以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的变化。

挥霍无度经商发财穷困潦倒

赶于勒盼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2、再读课文,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的不同方面的变化。

态度上:

称呼上:

分析“变”与“不变”

变的:(1)于勒的经济地位在发生变化。

(2)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和称呼在变。

不变的:菲利普夫妇的观念没变,即:金钱至上的观念没有改变。

提示主题:

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的金钱至上(认钱不认人)的观念。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人与人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对联:

十年思盼,天涯海角,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近在咫尺,骨肉恰如陌路人

以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评语来揭示文章主题。

质疑解惑:

1、学生针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共同探究分析。培养语文概括能力。

2、教师也可以提问:

A、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B、文章为什么要采用第一人称来写?

C、于勒的两封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八、课内小结:

鼓励学生自我进行课文的总结。

九、课外延伸及作业

1、如何看待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与钱间的关系。

2、作业:

A、分析人物形象。

B、找出环境描写及分析作用。

C、课外片段训练:

于勒富有归来时:

父亲和贫穷的于勒相视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

一、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小说,应该能运用简洁的语言理清其脉络,品析人物的言行,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提炼小说的主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还应该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的启迪。

遵循课标中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我的叔叔于勒》时,我着重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教材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于勒的故事,着重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引发我们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

二、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储备点: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

能力培养点:通过人物的个人简历来梳理故事情节:

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体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也具备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

五、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景,如用温馨的亲情画面激起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测预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教师不局限于使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鼓励学生超越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你有何感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

展示课题

看画面,谈感受,读课题。

运用温馨的图片,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课前热身

大屏幕展示作者资料和需要掌握的字词(需要学生回答的 ……此处隐藏41292个字……,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如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好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二、听录音范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

1、菲利普一家为什么每带星期天就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父亲那句永不变更的话是什么?

2、接到于勒叔叔的两封信后,全家人是如何评价于勒的?

3、在去哲尔赛的旅行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在旅行返回中,全家人为什么改船只?

明确:班级讨论,参考“课文点评”中的段评部分,具体的旁批可暂不引用,在分析文章内容,人物性格时再作参考。

盼于勒开端

赞于勒发展构思巧妙

遇于勒高潮情节曲折

躲于勒结局

中心线索––––––––––––––––于勒的贫富变化

故事情节安排巧妙,以于勒沦落、暴发、再沦落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写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然后出其不意地安排船上的突然相遇,于勒的穷困潦倒再度成为全家人恐怖的紧张情节,故事大起大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第一次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欢快的心情

第二次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上船时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布置作业

1、作品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要人物是谁?

2、思考:青年小公务员向二姐求婚这件事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分析作品题目与主要人物

二、分析人物性格,以菲利普夫妇为主

三、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分析文章

讲述:这篇文章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要人物是否就是于勒?作家对于于勒的描写采用的是什么手法?回答,明确: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他表示主要人物。

“我”早作品中起什么作用呢?回答,明确。“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角度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和喜怒哀乐。然而,作品对“我”的描写也没有多少笔墨,他也不是主要人物。

此外,菲利普的两个女儿,女婿,显然是次要人物。写他们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有深化主题作用。在情节的发展中,因为婚事才引起旅游,也才有发现于勒的机会;在反映主题方面,小公务员看了信,相信自己也会攀了富亲而阔绰起来,这从另一方面在更深的意义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本质,即婚姻关系也是金钱关系。

作者着意刻画的是菲利普夫妇。对夫妇虚伪、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他们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但他们的灵魂以被资本主义社会腐蚀透了。于勒三次变化着的身世,使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变化了三次。

菲利普夫妇反复无常的变化,原因是金钱。富在天涯盼相聚,赞词满口“骨肉情”;穷到眼前不认亲,惊恐咒骂“避瘟神”。在那个社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小说在对人物刻画中也注意了细节描写

1、作者安排吃牡蛎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有意表现菲利普钦羡阔气,风雅,想挤进上流社会的心理状态,同时为后文吃牡蛎,遇上于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了准备。

2、小结结尾,安排了一个“十个铜子”小费的细节,有什么作用?

安排这个细节,不仅表明于勒地位的低下,生活的艰辛,也表现了孩子的纯洁和善良,同时菲利普夫妇的嘴脸南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也充分冰箱了作者对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纯粹金钱关系的批判态度和憎恶之情。

三、辨析词语

1、恭维恭敬

2、郑重慎重

3、端详端量

4、阔气阔绰

四、完成课后练习四

五、按“积累与联想”七,写一篇短文。要求:按人物性格,联想合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从小说三要素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幻灯出示)

二、导入新课:题解、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板演生字新词。

2、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小说的主要人物(称呼和名字)、次要人物。

四、合作探究

(一)分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

1、用“______于勒”的动宾短语,分别给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阶段列一个小标题。

2、菲利普夫妇为什么要盼于勒?见到于勒后又为什么躲呢?这前后的态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分目标2: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感悟小说主题。

1、作者在小说中精心设置了20个称呼,有赞叹的,有斥骂的,有同情的,从而表达出不同人物在不同时期对于勒的不同感情,揭示出小说的主题。

(1)请同学们根据遇到于勒的前后为界限,在文中找出人们对他的称呼究竟有哪些?

(2)于勒来信前对他的称呼是斥骂的,来信后则是赞叹,而真的遇到后又是怨恨加斥骂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3)遇到于勒时,菲利普夫妇与儿子若瑟夫对于勒的不同称呼,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船长斥骂于勒为“法国老流氓”,对小说的主题有作用吗?

2、从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揣摩人物性格,感悟小说主题。

(1)当父亲菲利普从船长那里证实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于勒时,他的反映如何?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他怎样的心情?

(2)当母亲克拉丽丝从菲利普那里得知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于勒时,她的反映如何?属于什么描写?表现她怎样的心情?

(3)菲利普夫妇的表现反映了他们重怎样的性格?与小说主题有什么关系?

(三)分目标3:理解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心情,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1、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2、这两处景物描写衬托人物的什么心情?

五、练笔:如果于勒腰缠万贯的回来了,又恰巧在凡尔塞岛遇到了菲利普夫妇。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又是如何表现的?请写一个不少于200字左右的片段。

六、小结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