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教育随笔(合集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幼儿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今日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教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样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他今日早上不愿来幼儿园,此刻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痛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教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教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教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最终明白了,原先舞蹈教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教师练舞蹈了,教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教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教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期望各位教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研究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有两个小朋友为了争抢新投放的材料,发生了争执,由于活动就要结束了,所以我并没有出面干涉,在活动结束后的讲评时间,我把刚才看到的情况讲给小朋友们听,并组织幼儿讨论。“如果有一样东西你和另外一个小朋友都很喜欢都想要,你会怎么做?”孩子们的反应很积极,都举起了小手。然而他们的回答都大同小异:“我会谦让,让别人先玩”。虽然我进行了引导,但仍然没有孩子说出别的办法。我诧异:这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吗?要知道,他们还只是4、五岁的孩子啊!当我再次审视孩子们时,发现了那双本应天真无邪的眼睛中流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顺从。无可否认,谦让是一种美德,但它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能使孩子违心的谦让,这也不会是我们成功的教育。
于是,我开展了一次谈话讨论活动,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伤害他人。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提出可以两个人一起玩、轮流玩、也可以交换、竞赛等方法确定玩者。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经验运用与实践。再一次的观察中我发现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都能够使用自己想得办法解决问题,在发生类似情况时及没有违心的谦让也没有争抢,使大家都得到了满足。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讨论解决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这远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教他怎么做要好得多。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2我们班上的昊昊小朋友,几乎每天都是爷爷奶奶一起接送的,孩子在老人的过渡保护下,就像是一个“洋娃娃”一样,处处小心谨慎,连打招呼也是家长抢先代替,我们老师和他说话,他奶奶常常帮忙回答,并不知道给孩子机会,逐渐的昊昊就形成了担心、不敢说、也懒于说的局面,不仅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课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常常在别人唱歌的时候,他都只是呆呆的听着,不知道跟着一起歌唱。在一次穿衣的时候,他居然说:“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会,奶奶说我要长大了才会自己穿!”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打电话或者在来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这样问我:“老师,孩子最近乖不乖?”有时我会这样回答他们:“嗯,现在的表现比以前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中,在其他方面都还好,就是胆子有点小了点儿,而且表现欲望也不怎么不强!”家长们又总会说:“给他们多锻炼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多请他们发言。”可是这些小朋友往往上课喊了他,站起来却什么都回答不出,这应该怎么做呢?常常发现不少幼儿在日常生活、班级活动和同伴交往中,都表现出“胆小”。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其身心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为了消除这个障碍,帮助孩子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老师和家长都有必要重视起来。
而且,我还发现我们班里的一部分孩子常常会表现出种。种不勇敢的行为,比如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老师一批评就哭鼻子,并且不敢在集体面前大声说话、勇敢的表现。我们想有些孩子可能对某些事情有种天生的恐惧,但除此之外,还会是因为以前的不愉快的经验、陌生事物等都使得小朋友们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另外,幼儿的“胆小”还与他们的自信心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会因为对某一事物缺乏足够的自信而产生畏惧心理。
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应从改变家长和老师等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开始,慢慢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来。并且胆子也是练出来的,成人多鼓励、多促进,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每一个“胆小”的孩子都会变的勇敢起来,变的更加自信!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3今天午睡,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进入了梦乡,而灿灿还跟往常一样,始终不肯入睡,并且还时不时发出一些小声响,当我走到他的身边的时候,他就马上紧闭双眼,佯装睡着了。当我一离开,他马上故伎重演,这样反复几次,我生气了,走过去对他说:“灿灿,你发出这样的声响,影响别的小朋友睡觉,你做的对吗?如果你还不睡觉,老师真的生气了,老师不喜欢不听话的孩子,老师真的不喜欢你了。”
灿灿听了我说的话,咕噜从床上爬起来,小声的问我:“老师,你真的不喜欢我了吗?”得到我的肯定答案后,泪珠顺着灿灿的眼夹流了下来,灿灿边哭边小声对我说;“老师,你不要不喜欢我,好吗?”“那你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好好睡觉呢?”“老师,因为我睁着眼睛,你就可以来到我身边,跟我说话了。”哦,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灿灿平时不爱说话,有时让他回答个问题,他通常是默不作声,时间长了,说实话,我也就不那么关注他了,没想到,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我摸着灿灿的头真心的对孩子说:“你是一个乖孩子,老师永远都喜欢你。”
灿灿笑了,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看着灿灿那带着微笑熟睡的脸,我自责而又惭愧,孩子,我没有想到,是你用这种方式提醒了老师所犯的错误,让老师知道了以后该怎样来对待每一个孩子。
谢谢你,孩子!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4艺艺在幼儿园里是一个能干,懂事的小姑娘,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课堂上的她,积极认真;游戏中的她,热情活跃,是老师最得力的小助手。可是,在一次与家长的交流中,我惊讶的发现,艺艺在爸爸妈妈,邻居阿姨面前竟然是另外一个样子,张牙舞爪,脏话连篇,与幼儿园里的她大相径庭。我诧异了!难道这就是孩子的双重性格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从未真正接触过这类孩子,我决定在这段时间仔细观察一下艺艺的言行,我发现艺艺是班里威信很高的孩子,很善于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纷争, ……此处隐藏5211个字……也是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的表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老师的。这是孩子的向师性。
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贴画来规范孩子的一些行为,但是,我个人认为贴画不能一直使用。首先,一直使用,就让贴画失去了本身的吸引力。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够得到贴画,几天之后,他会发现即使她不怎么努力也会得到贴画,孩子的投机心理就会滋生。其次,贴画的使用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孩子为了一个贴画而做出的改变就让孩子的这种行为有了一定的.功利性。这样长期形成的反射就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思考习惯,有好处我就去做,没有好处就不做的心理。所以说,贴画在一件事情进行不顺利的时候可以使用,但是用几次,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提高我们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在使用贴画之前就想好的。另外,贴画不是只发给优秀的孩子。对于进步的孩子,在发贴画的时候要说出孩子的进步之处。让所以孩子都知道,只要你在进步老师都会看到眼里,也会给孩子表扬。
贴画是一个很好的使用工具,但是也有弊端,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2这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兄弟姐妹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样不进来?”母亲着急地说:“他这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此刻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母亲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最后明白了,原来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来。我说:“我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我们班的.节目吧!”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期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3小志小朋友是我班一个性独特的孩子,他上课歪着坐,老师请他坐好,他从来不领情,有时干脆一个人坐一排。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常常是束手无策。
一天听故事,他又一人坐一排,身体向后,头靠在椅背上。旁边的小朋友争着告老师:“老师,小志不认真听故事!”“老师,小志不坐好,他歪着坐。”我一反往常的做法,对大家说:“聪明的孩子都爱听故事,靠在椅背上是因为他身体不舒服,不过小志很坚强,休息一会就好了,老师相信他是最棒的!”一会儿,小志就转过身来继续听故事了。
以后,断断续续又有几次,当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我总能“设身处地”的帮他找“理由”,这种间接的教育方式,他特别容易接受。
在他的`身上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有了错,当众指出小朋友的错误之处会使孩子脾气更倔,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设身处地的揣摩孩子的心理状态、婉转的告诉孩子怎样做,其实,多数孩子犯错自己心里明白,这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如果我们能找一个很好的“台阶”让他们下,保住孩子的“面子”,孩子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关爱,拉近师幼距离,作为教师应该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找到教育孩子的更好渠道。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4今日的美术课是学画小猫。在认识了小猫的形象特点以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花猫的大体特征,然后便鼓励幼儿自由地进行画并涂色。
我看到不少幼儿在造型本事上有所提高,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时也发现有些幼儿组织的画面与我画的花猫十分接近,缺乏个人的特色。正当我暗自摇头,略感遗憾的时候,正好看到了陈天祥的画。我发现他在画纸上,赫然画了一个大大的椭圆形,椭圆形上还添画了几笔,并涂上了各色的纹样,构图十分饱满,色彩运用也很大胆。我便饶有兴趣地问:“陈天祥,你能告诉教师你画的是什么吗”“小花猫呀!”“那小花猫的脑袋呢”“我的小花猫正把脑袋和他的身体卷团在一齐睡觉呢~”一句不以为然的话震惊了我。找到了!这就是我一向在找的与众不一样。孩子思维的创造性正是经过这小小的画面体现出来,作为教师的我,一向在讲如何表现小猫的头部画法,如何表现身体上的花纹。却忽视了小猫睡觉的特点。陈天祥这个调皮机敏的小男孩一语道破。想法实在可贵!于是,我立刻表扬了陈天祥,并启发幼儿再去从不一样的方面打开思路,展开想象……
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了,有的.表现出小猫上树的情景;小猫抓老鼠的情景;几只小猫嬉戏的情景,猫妈妈领着小猫玩耍的情景……
孩子买的画就是这样的妙趣横生。
但愿他们活泼的天性,无边无际的想象,在五彩的笔下自由的舒展和延伸,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
中班幼儿教育随笔15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爱的内涵应是既丰富又理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我就是用自己的爱心、童心、真心铺就美丽的“通道”把幼儿融入心中。
我爱幼教事业,爱每一个孩子。我给孩子的总是一张温和的笑脸,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尊重每一个家长。我给孩子的总是一片真诚、责任。我们班有一个叫惠泽的小朋友,他性格内向、乖巧、安安静静,所以是一个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孩子。惠泽的朋友很少,因为他不大主动找朋友玩。有一次,我发现惠泽拿着“小羊回家”的游戏棋来回穿梭在小朋友之间,直到听到我弹琴的声音,孩子们都收起自己玩具回座位了,他才无奈地把游戏棋放回原处,回到自己的座位。这些,让我明白他最需要爱,我赶紧把这节课临时改为谈话课。首先,我在谈话前在小朋友中树立惠泽小朋友的威信,便和小朋友讲“惠泽小朋友聪明、懂事、爱幼儿园、爱班上的小朋友,他是个好孩子,李老师最喜欢和他一起玩。我们小朋友更喜欢和他一起玩,对不对?并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和影响小朋友。第二次课间活动,情况和我谈话前的一次课间活动完全不同。小朋友纷纷主动和他一起玩“小羊回家”的游戏棋。我看着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很欣慰,因为胆小、内向的.惠泽小朋友有朋友了。离园时,我把这事告诉了惠泽的妈妈,她非常感动,感谢老师有这份爱心。她还主动承认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偏见。孩子年龄小,需要老师细心呵护、细心观察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情绪,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变化,做个细心的老师,做孩子们的朋友。孩子的脸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孩子的心情直接影响一些行为,所以我认为对于孩子的特殊表现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是非常必要的。
亲切和蔼的教育态度使我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每天置身与孩子们中间,生活在充满童趣的世界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孩子们五颜六色的衣服和他们天真的笑脸。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拉大,但是只要我带班,我将努力给孩子朝气、给孩子爱心、真心、童心。我想,只要真正把孩子融入心中,家长、孩子就会认可我们。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