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4-10-17 05:02:27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我喜欢写上世纪真实乡村生活的作家,我总认为通过他们的眼睛,我能窥探到最纯真、最自由的生活。萧红的《呼兰河传》就完美地展现了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

书中以两个部分为主——萧红的童年与小城故事。萧红以细腻却又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真的小城市井生活,不但属实,还有着独属于百姓的生活经历与幽默,称得上是反映百姓生活的一面镜子。

书中作者对自己生活的描写堪称一绝。小时候作者是个调皮的孩子,热衷于看各种热闹,东跑西跑。如果不说,我绝对想不到作者是地主家庭出来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早上作者请祖父给她讲诗,祖父念了一首又一首,作者却总是听不够。这一场景可谓温暖至极,像是热牛奶与热巧克力的搭配,温暖到了人的心里。

还有作者小时候,去杂物间玩,找东西的片段。作者像个好奇宝宝,东翻翻西翻翻,找到好玩的就据为己有。这让我想到阳光下、草地上的小女孩,穿着蓬蓬裙,手里握着心爱的玩具,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一会儿又在草地上坐着玩玩具的场景。这生活就像一帧帧复古而华美的影像,令人艳羡,又令人神往。

作者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描写是美好的,但呼兰小城的生活不全是美好的。

首先可以看全书开头。作者描写了一个卖馒头的老头,在冬天上街兜售馒头。他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把馒头撒了,就有人捡起就吃,也没有给钱。老人无可奈何,只能说几句,又离开了。

然后还有对团圆媳妇的描写。那位团圆媳妇只有12岁,但因为婆家的盲目迷信与吝啬,活活葬送了年轻的生命。那团圆媳妇性格活泼阳光,不怕生,也吃苦耐劳,但只是因为她的无畏与热情,与大多数的团圆媳妇不一样,就被婆家不认可,以至于认为她是病了,请毫不讲科学的江湖道士来看病,不但赔了钱,还葬送了一条年轻的生命,这让我感受到了当时对女性生命的不看重,与人们的麻木愚昧。这样病急乱投医的举动难道不可笑吗?

我知,这一切都是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造成了人们无法科学的解决问题,只能靠迷信自欺欺人。另外,萧红的语言文字也让我欣赏。她在文中运用了大量方言,极具地域风味,读起来质朴又妙趣横生。但这语言的质朴,并为影响描写的细腻。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比如雪、茅草屋等。所以,萧红才会成为女性作家中独树一帜的那一位。

读《呼兰河传》,让我感受到呼兰河城的人情,也让我感受到了萧红既细腻、又质朴,还具有野性的文字,实在是佩服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2

之所以买这本书,完全是看了两部关于萧红的电影,一个是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一个是宋佳主演的《萧红》。因为是为了纪念萧红诞辰百年而拍摄,所以这两个影片时间很近。两部电影虽然很像,但是没什么可比性,对于个人而言总之都不错。讲的都是萧红同一时期的故事。所以我才对萧红产生了一点点的兴趣,百度了一下,便买了这本书。不是为了书而买,而是为了一个人,一个谈不上喜欢又有一点点好奇的一个人。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前部分是《生死场》看得很仔细,里面有几处描写挺有趣,一会我会把原句写在下面。那个年代对我来说只能去想像了。主要讲了一些农村里的人民平庸的一些生活,一面受地主压迫,一面为了生存而奔波。没什么人生意义,但没有意义的人生正好是那个时候人们生活的真实体现。后来日本人来到了这片土地,便像恶魔一样破坏这片土地,破害这片土地上穷苦的人们。。。。。。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的踱走,在草帽的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

还有胡风对《生死场》读后感里的一句:

“蚁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殖,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劳劳的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

《生死场》读后有一种沉重感,不是因为那些人的痛苦而沉重,而是因为这些都是事实,是中国历史不可掩盖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呼兰河传》。很遗憾,我看得不够认真,一点也不夸张,我几乎是囫囵吞枣的把后半部分看完了。原因是我不喜欢!对不起,我不是不礼貌,就像菜品众口难调一样,小说也是这样。我没说它不好,只是我不喜欢,只是我想说真话。我想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情也许不好,或者是那时她的身体就已经不好了。就像是一个老妇人在生病或老了的时候讲述一些过去的事情一样,有点繁琐,有点罗嗦。一章可以用一个段落就行了,可她却用了好几页纸面;一个段落用一句就可以代替了,可是她又前前后后用不同的字组成句子,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好像前三章都在讲的是一个事,哦不,前三章根本没有讲事,只是描写了小小的一个村子。后来就是讲述一个女孩的少年时代,很多人说这是萧红的自传,可是我无所谓了。最后我再说一下,我必须承认我就是目光短浅,读小说时只顾一时的痛快。我一点也不否认这是一本好书,只是不和我这个小斯的胃口而已。

呼兰河传读后感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在我的生活里的确如此,每一次读这本《呼兰河传》,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假期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时,碰到一位幼儿园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肖红写的《呼兰河传》。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文中优美的语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些语句犹如吸铁石,引得我一页一页往下读,也让我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学习到了许多写作用法,使我在之后的写作之路上受益匪浅。

读了书后,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道理。在读到书中第七章有关“冯歪嘴子”时,他的老婆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去,留下了他和两个很小的孩子相依为命,苦苦生。我替他感到伤心难过,可冯歪嘴子在肖红笔下,却十分坚强,一点不痛苦,依旧乐观地面对生活。不像有些人面对一点挫折,就动不动“上吊”、“自刎”的,他总是说“日子会好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令我敬佩啊。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很没用。回家看到书架上的《呼兰河传》,想起“冯歪嘴子”的故事,他的那句“日子会好的”,心想我只是这次考砸了,不表示我永远不行啊。只要我努力,成绩会上来的。这点挫折,打不倒我,要乐观,要自信。

“阅读使我们变得富有和强大,阅读使人修身养性。”我们只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4

有个小姑娘整天在祖父身后转来转去,祖父在后花园干活儿的时候,她就捣乱,祖父教她念诗,她喊得津津有味,两个黄鹂鸣翠柳,硬生生被她说成两个大梨子鸣翠柳!哈哈,和我一样是小吃货一枚的她是谁?她就是民国时期的 ……此处隐藏6035个字……的团圆媳妇小姑娘,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十二岁就卖到别人家的家里做童养媳。她受尽欺凌!婆婆的打骂,外人的误会,只是认为婆婆对媳妇的管教。刚刚开始活泼、开朗、健康的花季少年,没多久就匆匆去世了。而让亲人伤心的并不是她的去世,而是他们做了一个赔本的买卖。

在旧社会中,有多少像团圆媳妇那样,等待接受生命中的折磨。就因为旧观念,旧思想,我庆幸现代的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睿智,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也没有了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她与祖父在那座大花园里充满快乐。而我忆起我的童年,是温馨的,童年在每个人心里,如诗、如酒、如画,我们可以自由玩耍,没有烦恼,没有争论,相比之下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更可以体会出萧红在离开香港后对故乡的深刻怀念,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自己童年的过往,这里没有优美的故事,而处处是令人心动的故事。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后期的重要作品,在这部温婉如诗的小说里,她以清新自然的文风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为世界文苑开出了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这本书中最经典的情节也许就是“我”和祖父的园子吧!在这片园子里,有着金色的蜻蜓,绿的蚂蚱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这是作者儿时的乐园,“我”和祖父在这园子里度过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时光。其实“我”在园子里根本没帮上祖父什么忙,相反帮了倒忙。“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无情地割掉,却把狗尾草当成谷穗像宝贝一样留着,待到祖父问“我”时,“我”才知道哪个是麦,哪个是草。看到黄瓜时,“我”摘了就吃,根本不管它熟与不熟。与蜻蜓相伴,和蚂蚱一起玩耍这便是“我”最爱做的事情了,当祖父开始浇水时,“我”便也装模作样地拿着水瓢盛上水,向天空中洒去,嘴里叫喊着:“下雨喽!下雨喽!”玩累了,就会找个阴凉的地方,把草帽往脸上一扣,倒头便睡。

这片园子,就是“我”个人的天堂,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都是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在这里,我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闭着双眼,尽情地享受阳光的恩赐,也可以像风一样洒脱自在、诉说胸臆,就像蜻蜓、蚂蚱、蝴蝶一样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我”在属于我的自由王国里与动物嬉戏着,祖父在这片园子里辛勤劳作着,估计这就是人们向往中的幸福生活吧!

我与作者有的一拼。记得我小时候,每当外公大步流星地走向田边时,我就会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喊:“等等我外公,我也要去。”我坐在田埂上,看着外公淹没在一片麦浪里,他的头忽隐忽现,仿佛就是大海里的一叶小舟,在自由的航行。每当看见外公的脸颊上有豆粒大的汗珠时,我便撅着小屁股,拿起毛巾为他擦一擦,再递上我为他准备的茶水,外公爽朗的笑声顿时在田野上空回荡。

随着外婆那格外熟悉的叫喊:回家吃饭喽!外公一手拿着锄子,一手牵着我,我们的影子越拉越长,耳畔回响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对《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评价。暑假的时候这本书深深的吸引着我。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半自传,记叙了作者童年发生的一些事情。里面的内容无关现在,也无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己无忧无虑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灰色是整部书的色彩,语言凄婉,纯净朴素。堪称世界文苑的一朵奇葩。

这本书又不断吃人的大泥坑,有性格怪异的有二伯,有萧红和爷爷玩耍的大花园,有人们求子的娘娘庙......

其中最为深刻揪心的是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我看到旧社会残酷黑暗的一面,人们思想的极度落后,迷信愚昧深深的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年龄就被买作童养媳,千里迢迢嫁到胡姓的一位人家,因为自己活泼开朗、大大咧咧而遭受到婆婆打骂,她不过十二岁的一个女孩子啊,身材高大怕别人说她于是谎报年龄十四岁。被婆婆用烧过的铁钳烙脚心,被吊在大梁用皮带抽,昏了用凉水浇,认为这可以使她更“懂事”更像小媳妇样子。不过一段时间,小团圆媳妇被折磨病了,婆婆认为她身上有鬼,于是用尽各种迷信的偏方:请云游真人抽帖、请人来跳大神、甚至把她放在开水中煮三次,晕一次用水浇一头醒来继续煮......等到她昏迷了六七天后还被婆家人剪辫子休妻,最后小团圆媳妇被无辜的折磨死了。

多么可悲的旧社会啊,十二三岁正是踏入初中校门,尽享青春美好时光的年纪,但在那时候小团圆媳妇就已遭受这么多的痛。由此可见,旧社会农村是多么可怕,它就像一堵黑暗的高墙,使人们思想跟不上时代文明的发展,只有麻木迂腐。我们只有好好学习,跟向文明,才能让那历史不再重演!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说尽旧社会的黑暗;说尽萧红童年的快乐,说尽四十年代呼兰河畔发生的故事。

《呼兰河传》是萧红信手拈来的一片片记忆碎片,而这记忆的碎片也是她走到人生尽头的灵魂慰藉......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呼兰河传》是一本萧红写她过去故乡的书。茅盾曾说过:“《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讲述的那个呼兰河时代,好像离我们有一些遥远,但作者却用自己的文字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乡。

在故乡中,小萧红最亲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这个“吃人”的世界里,小萧红宁愿依偎在祖父身边听那些讲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愿去触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这不仅衬托出了祖父的温暖,也拉出了一个大的无情的背景。

文中讲到:“我总是能不分昼夜地听到团圆媳妇的哭声”。团圆媳妇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人,她年纪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却总是被婆婆打骂,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请来大神,又是用各种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里塞。这不但没把病治好,还把团圆媳妇吓得天天做噩梦,也招来了街坊邻居来看笑话。他们把这当成是好看的大戏,你一言我一语地评价着。在我们看来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个时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却从未感觉到他们正在慢慢地毁了一个人。

这个地方的深处,好似住着一个“吃人”的怪兽,但可悲的是,人们都喜欢它。

村中有一个大坑,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钱。可却有多少小孩,包括鸡鸭羊这些牲畜,用这种方式无意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会发生的意外,这多么令人惋惜和无奈。

如今,我们再远观那个时代,那个远去的呼兰河,很遥远、很陌生,又很无奈。

这本书有一个神奇的魔力,尽管有时间的差距,但那种黑暗时代给人带来的来自心底的冲击,却是那么真切又深刻。萧红揭露了麻木的人性,这种感觉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记。

在我们如今的时代,没有迷信的团圆媳妇的婆婆,没有围观人的无情,没有路上没人填平的坑。可是那只“吃人”的怪兽还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适应了当下的社会。

所以,我们面对曾经远去的呼兰河,站在这个新的时代里,一定要坚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认定是对的事。

去奋斗吧,奔跑在这个可以实现梦想的时代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